要闻    |    城市远洋   |    原创    |   老外在福建   |    直观中国    |    融播报    |   福建好故事   |    特色产业    |   热点专题 
  • 深圳、东莞、温州、重庆、上海……开春以来,莆田市城厢区组织招商团辗转多个省、市,开展招商引资活动,访企业、推环境、谈意向、促合作,推动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加速落地。
  • 在福州罗源,人工智能与钢铁碰撞出火花,直播间里的吆喝声穿透山海,5G信号如春雨般浸润田间地头,传统与现代、乡土与科技正携手描绘一幅以“数智”为笔的振兴新画卷。
  • 厦门公布了最新出台的《厦门市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若干措施》,从坚持创新引领、鼓励应用落地、推动生态聚集和夯实发展基础四个方面,真金白银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,最高给予6000万元的项目补助。
  • 今年一季度,泉州市会展经济交出亮眼“成绩单”。随着泉州市会议展览业协会正式成立,行业迈入规范化、专业化发展新阶段,为打造“会展+”生态圈注入强劲动能。
  • 南平延平:多维驱动 激活文旅新势能
    南平市延平区以1800余年的建县史为底蕴,依托“山、水、城”交融的独特资源禀赋,近年来通过激活消费场景、深挖文化内涵、借势影视赋能,推动文旅产业向纵深发展,逐步转型成为闽北文旅经济新高地。
  • 漳州平和:从“文旅+”到“+文旅”
    从拓展做大全域旅游的三篇文章,到“文旅+”“+文旅”的探索,平和县正以文旅融合为支点,撬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,旅游业已逐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。
  • 乘着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的强劲东风,小渔村华丽转身:浪花拍打的礁石旁建起了观景栈道,渔家旧物改造成艺术装置,石厝老屋变身文艺民宿,街巷里飘出咖啡香与海鲜味……
  • 宁德周宁泗桥乡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,主动融入全域旅游发展大局,立足资源禀赋,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旅游特色亮点,持续完善文旅路线和服务功能,全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,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。
  • 从《寻梦闽都》打造虚实交融的光影之旅,到《最忆船政》折叠剧场重构历史现场;从非遗漆艺的数字化重生,到文博考古的火热体验……当下,福州文化数字化浪潮澎湃,新业态、新模式、新场景纷至沓来。
  • 近年来,洛江坚持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,积极打造全域文旅精品,在扎实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上实现新提升。如今,洛江文旅市场的新业态、新项目日益多元,彰显着“处处有戏、步步皆景”的别样风采。
  • 龙岩永福镇:贴心服务成就茶樱共生
    漳平市永福镇独特的“茶樱共生”景观,不仅是台商台农近30年匠心的结晶,更是漳平市优化营商环境、助力台企扎根发展的生动写照。
  • 三明市龙湖村:闽台携手 古村新生
    春风拂过龙湖古村的青石板巷,白墙黛瓦的民居轻披春色,修缮一新的龟山书院飞檐流丹……这座曾孕育“程门立雪”典故的千年古村,正伴着闽台携手奏响的乡建乡创交响曲,在焕新肌理中绽放出新的生机。
  • 《厦门市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若干措施》正式印发实施,从三大方面进行详细规定,坚决遏制乱检查,防止重复检查、多头检查,切实保护经营主体合法权益,打造一流营商环境,服务保障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  • 福建省税务局正式出台《关于实施促进民营企业合规经营 维护法治公平税收营商环境若干措施》,推出“20国(地区)”跨境投资税收锦囊,多举措力促民营企业合规经营、健康发展。
  • 厦门市司法局以“海丝中央法务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”建设为引擎,通过平台集成、服务创新、资源聚合,构建起“全链条、专业化、国际化”的涉外法律服务体系,为企业“走出去”提供全流程的法律服务。
  • 3月25日,《福建省房屋使用安全管理条例》经省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,将于2025年7月1日起施行。该条例的通过,不仅统筹发展和安全,更以法治力量推动房屋使用安全管理从“被动应急”向“主动预防”转型。
  • 厦门多措并举 全力推进民营经济持续发展
    厦门民营企业通过创新驱动,持续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“逐浪前行”的澎湃足迹。数据显示,厦门70%以上发明专利源自民企,近九成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来自民企,厦门百强民企研发投入同比增幅达17.82%。
  • 泉州:智能育苗助力春耕备耕
    农业新科技加速赋能春耕备耕。3月3日,记者走访了泉州市水稻、果蔬等育苗基地,科技化、规模化的育秧育苗模式正在为新一年的春耕生产注入强劲动力。
  • 洛江区委、区政府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,打造洛江城市数据管理大脑,并于近期在全省率先接入“满血版”DeepSeek大模型,为“数字洛江”城市运行注入新的强大动能,打造高效决策的“智慧中枢”。
  • 当人工智能遇上备案审查,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?近阶段,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全省率先探索运用AI大模型开展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,构建“人工+AI”双重审查机制,促使审查效率和精度进一步提升。
  • 长乐粮食生产增产增效的背后,可以窥见农业新质生产力带来的粮食生产之变——本土自主选育的新品种、可随马铃薯采收而降解的地膜、物联网感知墒情……当地的粮食生产正在从资源依赖向科技驱动转型。
  • 从5G基站、算力中心等新基建的“快马加鞭”,到智慧工厂、智慧港口、数字政府等场景应用的丰富多元,泉州正以数字经济为笔,勾勒着“数字基建强基、算力枢纽赋能、场景创新驱动、生态活力迸发”的新图景。
  • 莆田湄洲岛:打造零碳岛 探索海岛生态实践的样本
    立足自身良好的自然禀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,依托“三分靠渔、七分靠旅”,莆田湄洲岛在发展经济过程中,选择“绿色、低碳、智能、宜居”模式,率先完成全国首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“双碳”规划。
  • 福建省深化闽江流域综合治理  守护水生态 畅享绿生活
    福建把改善流域水质、提升优质水占比、为群众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摆在突出位置,将闽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研究、同部署、同推进,努力探索流域保护治理新路子。
  • 在海洋碳汇方面,厦门产权交易中心还颁发了厦金航线碳中和证书,这是全国首张两岸海上航线碳中和证书,以蓝碳交易为纽带打造“两岸融合+‘双碳’合作+海洋经济”的新机制。
  • 《福州市湿地保护办法》共46条,包括总则,湿地资源管理,湿地保护、修复与利用,法律责任,附则,主要内容涉及健全管理体制、强化制度保障、细化保护举措、突出榕马特色、强化刚性约束等。
  • 泉州将以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为重要抓手,统筹“三水”保护,全面推进山、水、林、田、湖、草等系统治理,建立完善“三水统筹、水陆衔接、协同保护”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体系。
  • 2025年一季度漳州生产新型墙材产品17.82万立方米、同比增长6.5%,消纳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28万吨、同比增加7%,成功构建新型墙材产业消纳工业固废的绿色循环经济链条。